2013/10/17

[網際網路] OSI七層網路模型

OSI七層網路模型,大體來說描述了整個網路架構的概念。從最底層的實體層,透過傳輸介質連線到各網路設備上;資料鏈結層則是包含了MAC定址的協定,讓每個網路設備有獨一無二的辨識碼;然後透過網路層可以分類每一個網路設備所在的區域;確定位置區域及名稱後,就可以利用傳輸層的TCP/UDP協定來建立連線;會議層決定傳輸的模式;表現層則可以做資料的加密及壓縮解壓縮等等;最上層的應用層則是在使用者介面上所開發服務的協定。

以下表格為簡單的整理內容:
功能
舉例
單位
應用層
(Application Layer)
User 操作
HTTP(Port 80), FTP(Port 21), Telnet(Port 23)…
Data/message
表現層
(Presentation Layer)
編碼與轉碼
壓縮與解壓縮
加密與解密
Secure Socket Layer(SSL)
會議層
(Session Layer)
傳輸模式 : 單工、半雙工和全雙工

傳輸層
(Transport Layer)
編定序號
流量控制
可靠性與效率性
TCP/UDP Protocol
(Port)
Segment
網路層
(Network Layer)
IP 定址
路由
Internet Protocol(IPv4, IPv6),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
Packet/datagram
資料鏈結層
(Data Link Layer)
介質存取控制方法
MAC 定址
錯誤檢查及更正
Ethernet Protocol(CSMA/CD), Wi-Fi, WiMAX
Frame, MAC Rate(throughput)
實體層
(Physical Layer)
傳送訊號的介質規格
訊號的編碼與轉換
Modem, ISDN
Bit, PHY Rate



傳輸層辨認 Port;網路層辨認IP 位址;資料鏈結層辨認 MAC
對應來說, MAC為地址、IP 為門牌,而 Port為所在的層樓。
※因為 MAC不具有階層性,無法有效尋找到目的位址,因此要透過具有階層性的 IP協定。但一個網路設備上,包括 IP位址與MAC 位址,兩者之間就存在一個對應和轉換的問題。

與TCP/IP的模型對照:
                   ISO OSI 七層模型                                                TCP/IP 模型
應用層
(Application Layer)
應用層
(Application Layer)
表現層
(Presentation Layer)
會議層
(Session Layer)
傳輸層
(Transport Layer)
傳輸層
(Transport Layer)
網路層
(Network Layer)
網際網路層
(Internet Layer)
資料鏈結層
(Data Link Layer)
鏈結層
(Link Layer)
實體層
(Physical Layer)


網路設備:
1.     中繼器(Repeater)\集線器(Hub):實體層,將一些電腦,全部串連在一起。
2.     橋接器(Bridge):鏈結層,串接兩個或多個實體網路(同IP網路下)。
3.     交換器(Switch):鏈結層,全雙工設計,可避免訊息在傳送過程中造成的碰撞。
4.     路由器(Router):網路層,連接數個不相同實體網路及IP網路,IP Router也稱為Gatewa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